菏泽鄄城第一中学介绍

更新时间:2013-06-20    来源:中考    手机版     字体:

【www.shkuanshun.cn--中考】

中考网权威发布菏泽鄄城第一中学介绍,更多菏泽鄄城第一中学介绍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中考频道。

【导语】每到中学报名季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在思考什么学校好,各个学校有什么特色,为此本站特别整理了院校名称的基本情况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选择中学提供一份参考。
  基本内容

  鄄城一中创建于1950年,系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建设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200亩,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80000余m2,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460人。

  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思想,实施了“科研兴校”战略和名师工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高考升学率多次名列全市第一。

  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鄄城一中网站,向各地发布教育教学信息。

  历史的跨越辉煌的起点

  ——写在鄄城一中建校六十周年之际

  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年薪火相传;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桃李芬芳。

  六十度春秋,数代风流,高山流水,岁月悠悠,沿着时间的脉络,峥嵘岁月在时代的变迁中如歌如诉,印记了无数的青春和奋斗的足迹。回眸鄄城一中半个多世纪的征程,她随时代变迁,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同步,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追求卓越的发展史。昔日的校园所在地,杂草丛生、蛙鸣虫啼,几间破房,夏不避暑、冬不挡寒。建校之初,由于缺乏创办经费,条件简陋,没有像样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当年的学校师生,就是一群“拓荒牛”。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边教边学边建校,坚定地一路走来。鄄城一中已有初创时期的几间低矮平房,两个教学班,在校师生7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拥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200余亩,160个教学班,在校师生10000余人,已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先进办学理念、鲜明办学特色、优秀教师群体、良好教学设施、优良校风学风的中学。一批批优秀学子在这里孕育成才,一代代精英从这里脱颖而出,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各项建设、为鄄城县的教育发展和经济腾飞建功立业。其中佼佼者不乏其人,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就是杰出代表。

  因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菏泽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年年被授予鄄城县教书育人突出贡献奖。

  艰苦创业弦歌不辍

  追溯历史,一路艰辛一路歌。

  1950年,鄄城县创建第一处中学,学校借用几间民房,开始招收第一学期学生,共2个班,总数70人。

  1951年夏,在鄄城县城西南隅面积24亩的校址上,建起了两排青砖瓦房,学校定名为“平原省鄄城初级中学”,即鄄城一中的前身。第一任校长就是时任鄄城县县长的王平波同志。此一时期虽是一中的初创时期,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和领导体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使一中的教学秩序一开始便走上正轨,质量逐步提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成为广大青年追求向往的地方。

  1953年,平原省撤消,鄄城县归属山东省,学校更名为“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

  1956年夏,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从此,鄄城一中从初级中学变为完全中学。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革前的十年,是鄄城一中排除“左”倾思潮干扰,破浪前进、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1963年,与一中临墙的烈士陵园迁走,原址并入一中,学校面积扩展到83亩。参加高考的六、七级升学率全区一流,在山东省也属前列,不少同学升入了全国大学。

  正当鄄城一中的事业蓬蓬勃勃向前发展的时刻,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鄄城一中和全国各地学校一样,也难逃这场劫难。

  1968年,学校下放,改名为“山东省鄄城县城关高中”。1971年复名为“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和中考制度,学生素质明显增强。

  1978年,鄄城一中人终于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迎来了鄄城一中创业史中又一个璀璨的春天。1987年,鄄城一中进行了教师职称评定。

  1989年,学校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

  1995年,鄄城一中高考应届生升学率首次跃居全区第一。自此,鄄城一中创造了高考应届生升学率连续8年全区(市)第一的奇迹。

  2000年,学校创建了“鄄城第一初级中学”,使鄄城一中实现了高初中分设。此举对鄄城教育界可以说是百年大计,不仅解决了城区小学初中难的问题,而且为鄄城一中及全县高中的充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1年,学校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验收,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

  2005年,一中新校区启用,实现了高初中教学完全分离。鄄城一中新校区的建成与使用,在一中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实现了学校校建的突破,而且实现了学校多年谋求的东扩计划,也实现了建造鄄城县标志性建筑的目标,给学校注入了长久发展的活力。

  求真务实谋发展改革创新绘新篇

  2006年9月,鄄城县县委、县政府任命秦朝华为鄄城一中校长。自此,鄄城一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在鄄城一中发展,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位1963年10月出生,1982年菏泽师专化学系毕业的新校长,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特级教师”光荣称号并颁发证书。在担任一把手之前,做一中的业务校长多年。

  面对记者,秦校长坦言:“我与一中有不解之缘。我是一中的学生,是一中把我培养成一个有用之材,因此,为一中的兴旺发达尽力是我的本分。”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年级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长、校长,二十多年来,他亲身感受了一中成长的每一步。他说:“我爱一中。”这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走上领导岗位的他,心中谋划着一中未来应有的美好愿景。上任伊始,秦朝华就牢牢抓住“创新、高效、和谐”这个主题不放松,确立了“创建规范化、有特色的省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尚德务实,促进全面发展;求真拓新,营造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的办学思路,使一中人确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理想追求。力求探索出一条“关注师生生命质量,拓展师生发展空间”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路。

  学校发展思路有了以后,秦朝华积极带领全体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令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振奋的是,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随着新任校长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大刀阔斧的推行,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2007年7月,鄄城一中人事改革动员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经过了长达半年的酝酿和广泛的征求意见,为什么要改革?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秦校长言犹在耳:“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规范管理、提高教职工待遇,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所以,这一项改革我们非搞不可。既然搞了,我们就要把它搞好,改出实际效果来。……要改革就要敢于触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能换汤不换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改,要改出轰动,改出震撼,改出压力,把混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不良现象坚决改掉。”随后,学校相继颁布实施了《鄄城一中机构改革方案》、《鄄城一中教职工双向选择聘任方案》、《鄄城一中教职工考核及绩效工资发放方案》和《鄄城一中教职工考核实施方案》,这四个改革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使学校初步走上了定编定员、竞争上岗、按质分配的现代管理之路,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用人机制和分配上的“大锅饭”,形成了“双向选择、按岗定编,竞聘上岗”的用人制度,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改革使全体教职工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盘活了人力资源,达到用人机制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提高。2008年,一中高考本科录取1137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增幅高达46%,增长率稳居全市第一,绝对数蝉联全市第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8年8月,在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学校推出《鄄城一中五年发展规划》:“未来五年,鄄城一中的主体目标是优化一中教育,提升一中形象。要以德育教育为首位、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课程改革为突破、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辅助,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手段、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根本,努力把鄄城一中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拥有良好社会声誉、具有良好校园形象、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示范性高中。”《鄄城一中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为一中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施德政铸德师塑造有德之才

  “立人先立德”,鄄城一中一直以来奉之为圭臬。他们坚持“以德治校”,学校重德育,班子求德政,教师修德行,学校领导子俱以“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胸襟、气度,树起了人格魅力和道德精神的德政标杆。

  2006年底,鄄城一中中层以上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接到了一份《领导干部“十戒”》:“一戒胆小怕事,二戒揽功推过。三戒偏听偏信,四戒嫉贤妒能。五戒固步自封,六戒以权谋私。七戒心胸狭窄,八戒浮夸不实。九戒耍权弄术,十戒自命不凡。”与此同时,全校教职工每人则接到一份《鄄城一中教职工行为“十不准”》,内容包括“不准酒后进教室,不准在教室内吸烟”;“不准私自向学生收费,不准摊派读物及学习用品”;“不准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古训,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语行动,起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一个单位树立良好的风气,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在做好以人为本,用情感打动人吸引人促进人的同时,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缘于此,秦校长为全校的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分别制定的“十戒”和“十不准”就具有了比较实际的意义。全体人员自觉地按照执行的过程,也就是一中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鄄城一中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成绩卓著,关键就是打造了这么一支学高身正的高素质队伍。这支队伍热爱教育事业,勤于学习钻研,勇于开拓进取,乐于拼搏奉献,成为了学生道德成长的楷模。

  教育振兴,德育为本;学校振兴,育人为先。“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事实上,学校以德立校的举措让许多学生的确做到了“先成人后成才”。一中正在逐步形成以“打主体德育品牌,筑人才建设高地,用责任心书写成长档案”为特色的自主德育模式。

  在德育工作管理上建立了“校长——政教处和团委——年级主任——班主任”的德育结构网络。学校以严抓一日常规为突破口,强化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等阵地进行养成教育。同时,以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节日为依托,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注重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种活动中,通过升国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举行纪念“五四”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德。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身边的典型”、“帮助身边的困难同学”活动让同学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思想得到升华。

  鄄城一中在德育过程中注重细节,提倡“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比如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排队打饭、爱护公物、语言文明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方面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切不可不拘小节,让学生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大方;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宣传,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学校的德育建设推动了全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连续多年初中毕业率达100%。中考、高考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色生考录、体育竞赛等都居全县前列,实现了“全面开花结果”的效果,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科研兴教增实力名师工程结硕果

  作为一个从普通教师岗位成长起来的学校管理者,秦朝华深知教师业务提升是学校发展的硬道理。几年来,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鄄城一中常抓不懈的主题工作。以争创优秀教师为目标的教师个人量化管理,一直处于学校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限度地调动起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激发教职工的创造热情,并不断得以细化和完善,是鄄城一中新班子的心愿。

  学校坚持完善了以争创优秀教师为目标的教师个人量化管理,将它置于学校管理的核心地位,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创造热情。特别是秦校长和新班子上任以来,他们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重新制订了《鄄城一中教职工业绩考核方案》,加强了管理,特别强调了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大大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成绩在全市联考中直线上升,受到了市、县教育局的表彰和奖励。

  学校专门制订出一套以“名师工程”带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计划,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利用“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大课堂,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说课、汇报课、听课、评课、课堂教学普查等,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学校省、市、县教学能手已达50多人,特级教师7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多人。他们是一中坚实的脊梁,也是一中不断超越的基石。

  鄄城一中把师资队伍建设与教科研结合起来,积极教改教研,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发展。一中先后探索试验了“杜郎口教学法”、落实课和“三步六段教学法”等,还以组织编写了首套《鄄城一中校本课程教材》,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具有一中特色和与新课程相衔接的品类齐全、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形成了“发展为本”、“个性张扬”的课程文化。同时学校建设了校园网站,推广了电子备课,启动了以达标课为主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师们开展集体备课,积极参加省、市级新课程、新理念优质课讲课比赛和评选,学校开教学研讨会,举办名师讲座,评选优秀课例,鼓励教师出专著、编书……就在这种种教研活动中,名师脱颖而出,新教师迅速成长。教改教研已成为教师挥洒才情的舞台,创造佳绩的沃土。

  时代在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有一流的硬件,学校加大教学条件改善,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全校130多个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一跃全市,为新课改奠定了基础,成为全市高中教学水平提升的新亮点。

  “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做刻意的追求,却也有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收获。随着一中办学条件的整体提高,带来了高考升学水平的巨大跨越。

  走特色创新之路创素质教育名校

  今年9月10日,一支浩荡绵延数里的队伍出现在鄄城城郊的公路上。这是一支由2010级近3000人组成的队伍。他们身穿迷彩服,脚蹬运动鞋,唱着歌,喊着口号,精神抖擞地行走在大道上。队伍前面一面大旗猎猎而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几个大字迎风飘扬,尽展自豪。这是一中秦朝华校长的又一创举:“徒步越野,磨练意志”。能行吗?从鄄城一中西校区出发环城一圈,整整40华里,一批只读圣贤书,从没吃过苦的文弱书生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吗?“正因为他们没吃过苦,没挑战过自己,才需要我们‘野蛮其体魄’,不试试,怎么知道他们行不行呢?”秦校长有他自己的见解。此举得到全校师生的拥护,人人跃跃欲试。经过周密的安排,队伍出发了。教师与学生并肩而行,警车开道保驾,救护车沿途护航……此举得到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沿途市民纷纷鼓掌和竖起大拇指给这支独特的队伍加油。当这支队伍最后回到鄄城城区时,尽管队伍已不再整齐,尽管学生已是步履蹒跚、踉跄而行,但一张张疲惫稚嫩的脸上,写着感人的顽强、倔强、自豪。在拉练过程无一人掉队。校领导始终和学生同行,老师始终与学生并肩!向前,把苦累踩在脚下;向前,挑战自己,磨练意志;向前,绝不退缩,决不放弃;向前,完成壮举,塑造新我!

  一个校长的教育智慧体现在他善于找到教育的切口,善于发现,挖掘和把握教育契机。“择英才而育之”、“为英才而育之”。“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及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这些独具特色的懿德修养,这些一中印迹的操守培育,是一中给予学生的特色教育,它会一直滋养着一中学子,让他们受益终身。

  去年7月29日,2009海峡两岸高中学生辩论赛在台北举行,在参加比赛的32支队伍中,鄄城一中辩论队就是其中一支。本次比赛,一中辩论队由秦朝华校长亲自担任领队,郝全智副校长任教练,尤娴、周洋、高媛、刘云霞4位同学担任主力辩手,石芳芳同学担任替补辩手。他们都经过了艰苦的训练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实力强劲,表现不俗。辩论赛上,他们丝毫没有紧张和拘束,只见他们辩词滔滔、旁征博引,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诙谐幽默,约40分钟的比赛中,从陈词、质询、小结、自由辩论到总结陈词,一番番唇枪舌剑,青春与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这是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中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更是一中实施教育的实际举措。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课一节不少;艺术节、文艺晚会、才艺大赛,展现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素质的活动一个不缺。文学社、活动小组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这是一个弥漫着浓浓书香气的校园,这是一个活力创新的校园,培养能说会写,能数会算,能唱会跳,能想会干的“四能”新人是一中的目标,也是一中素质教育的成果。

  特色教育、素质教育的全新模式,使鄄城一中的前进步伐加速,使鄄城一中的跨越更加坚实,鄄城一中正成长为鲁西南地区乃至全省都叫得响的名校!

  新的征程新的跨越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站在鄄城一中新校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磅礴大气。

  新校区建成使用,鄄城一中拥有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发展平台。

  鄄城一中,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处在改革前沿,她必将发扬创新的精神,以超凡脱俗的气势,再创新的辉煌。

  更多的英才,已经和正在从这里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已经开始回响他们铿锵的足音。

本文来源:https://www.shkuanshun.cn/xuelileikaoshi/14461/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