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故事,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更新时间:2011-11-23    来源:儿童故事    手机版     字体:

【www.shkuanshun.cn--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网权威发布宋庆龄的故事,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更多宋庆龄的故事,关于宋庆龄的小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儿童故事频道。

【宋庆龄的故事小时候】

  一、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麽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宋庆龄的故事大全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着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着急地说。

  “为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麽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麽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着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接着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麽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二、从小心怀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的故事大全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关于宋庆龄的故事】

  1866年,宋庆龄的父亲宋查理就出生在这里。不过,刚出生的宋查理既不姓宋更不叫查理。宋查理本名韩教准,父亲韩鸿翼,是当地的一个商人,家道殷实。韩教准出生的时候,正遇上黎山的老虎到文昌江饮水,父亲为他取了阿虎的乳名。这一年文昌瘟疫流行,不久他的父亲也染上了慢性病,生意不能正常经营,还要天天花钱吃药,家道开始衰落。年幼的教准并不甘心在贫困中煎熬一生,他开始捕捉改变自己和一家人命运的机遇。

  1875年,教准的二舅父——其实是他婶婶家宋氏的兄弟,一个在美国波士顿经营中国茶叶丝的侨商,为扩大生意,回家乡招兵买马。他认准教准是一块好坯子,日后必然大有出息,便提出要把教准一起带走,并提出将教准过继给他为子。从此后,韩教准改姓宋,叫宋嘉树。

  12岁的嘉树对自己的道路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他向舅父提出读书的要求,舅父不同意,只是让他好好学做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嘉树认识了两个清政府公派到美国的留学生,一个叫温秉忠,一个叫牛尚周。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有机会就聚在一起讨论个人的命运,讨论国家的前途。1878年仲夏,嘉树偷偷溜上一艘叫"科尔法克斯"号的缉私艇。被海员发现后,带到查尔斯·琼斯船长面前。他不卑不亢地讲了自己逃离舅父小店的原因以及求学救国的计划。查尔斯·琼斯船长很惊愕,决定收留嘉树并帮助他实现理想。1879年1月,查尔斯·琼斯用"查尔斯·沈"的名字、并把他的年龄虚报成16岁,给嘉树作了登记,从此嘉树成了美国财政部税务局一名领取工薪的正式船员。嘉树对这个名字并不太满意,后来他把当时使用的"SUN"(沈)拼写成SOON(松),回国以后才拼写为"SONG"(宋)。后来,他为了表示对查尔斯·琼斯船长的感激,干脆改名为查理,但他的中国姓是不愿改变的。

宋庆龄的故事大全

  母亲是名门名媛

  宋查理在上海

  与牛尚周、温秉忠重逢了。二人从遇上宋查理的那一刻起,就打算把他们的小姨子介绍给他。这样,留美时三个的朋友,就成了一个老泰山门下的"一担挑"。他们要介绍给宋查理的姑娘叫倪桂珍。倪桂珍的母亲是明朝有名的教育家宰相徐光启的后代,上海的徐家汇就是他们家的祖业所在。这家人从利玛窦初到中国传教时就信奉了基督教。

  倪桂珍秀外慧中,竟被一双天足害得成了找婆家的"困难户";宋查理满腹经纶,但因语言穿扮不入俗流在中国找个妻子也不容易。温秉忠根据他们二人的情况和当时的社会风俗,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宋查理陪他们去教堂,因为倪桂珍在教堂唱诗班教唱赞美诗。二人一见钟情。

  1887年仲夏的大上海,由倪桂珍家出面举办了传统的婚宴。数以百计的亲友和宋查理并不认识的其他有势力的头面人物都来贺喜。这些人是通过商业、金融、军界以及朝廷里熟人同宋查理新结亲的岳家有来往的重要人物。结婚对于查理来说,等于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已经微微开启。没有宋查理的长袖善舞,就不会有宋家子女的出人头地;同样的道理,没有倪桂珍的"帮夫运",宋查理也不可能飞黄腾达。

  与孙中山的姻缘

  1913年8月30日,在宋查理和宋霭龄的引荐下,宋庆龄与孙中山会面。当宋庆龄立在孙中山面前的时候,中山先生着实大吃一惊:"长高了,是个大姑娘了!19年前我还抱过你哩!不信问你爸爸。"

  当时,宋霭龄是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已寻到"白马王子"———山西首富孔祥熙,不日即将结婚。宋庆龄从美国归来一个月后,宋霭龄正式向先生提出辞职。宋庆龄接替秘书后,她不仅在工作上帮助了孙中山,更在精神上支持了孙中山。她对革命的赤诚热烈之心,如同一支火炬照亮了孙中山先生一度灰暗的心情。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相恋,在没有公开之际,已有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她不是别人,正是宋庆龄的大姐宋霭龄。宋霭龄想到了一句格言:人最不能容忍的是看见一个傻瓜在自己曾经失败的领域取得成功。宋庆龄固然不是傻瓜,而是比自己更聪明、漂亮、能干的姑娘,但千不该、万不该她是自己的妹妹。自己曾经对孙中山有过追求,这在孙中山和宋家生活的圈子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事。自己碰壁的事,作为妹妹她就不应该再次去做,可她居然不给自己留这个面子……

  当时他们全家都在日本。宋霭龄先向父亲谈了这件事,此后,又开了一个家庭会。没几天,宋查理突然宣布全家结束流亡生活,返回上海。回到上海后,事实上宋庆龄已经被软禁起来了。她完全失去了自由,被关在房子里,由女仆看着。宋庆龄没来上班,孙中山已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了,得到宋家举家迁走的消息他大吃一惊。后来收到宋庆龄的信才明白了真相,情绪低落,不思茶饭。

  房东梅屋夫人是个热心肠,她看出了孙中山的心思,便替他出谋划策。她帮助置买家具,布置新房。而此时,宋庆龄正在女仆的帮助下,谋划着"私奔"。孙中山着手办两件事,一是尽快与前妻解除婚约;二是派人把宋庆龄从上海接过来。宋查理在女儿"私奔"后,立即与妻子搭船至日本阻拦,然而生米已经煮成熟饭。那天下午,婚礼行将结束,查理赶到了梅屋庄吉的大门口,站在那里,气呼呼地高喊:"我要见抢走我女儿的总理1屋内一片哗然。

  孙中山慢悠悠地走到大门口的台阶上站定,稳稳地说:"请问,找我有什么事?"突然,暴怒的宋查理平静了下来:"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拜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1然后磕了三个响头。孙中山一言不发,宋庆龄向父亲做了解释,这一切均出自自己本心,父亲应为他们祝福而不是发怒。她拿出了两人订立的婚约誓言书给父亲过目。誓言书已经律师作证并由当事人签字生效。

  最后,宋查理还是不死心,又跑到日本政府请求,说宋庆龄尚未成年,是被迫成亲的。日本政府答复,手续齐全,合乎日本和中国法律,我们不能干预!在既定的婚姻面前,也是为了革命,后来的日子,宋查理又与孙中山重归于好。

  很多个时间、空间,情绪里的莫名感伤是经得起时光隔离的,却经不起记忆的藏匿。前世一杯水君子未相见 枉做了凡人百年 看他乡千张脸 若有缘不擦肩 换得今朝面对面 无意间轻描淡写小悠闲 掏出心中地与天 谈笑间情谊无边 任月光舞窗帘 恍如遁回桃花源 忘却了世间的尘与烦 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 真情他哪儿来的借与还 邀得一壶清酒浓半山 再多沧桑还是尘与烦 再多风雨换来湖海泉 曾经推窗望月独自参 今日秋寒朋友知冷暖 无意间轻描淡写小悠闲 掏出心中地与天 谈笑间情谊无边 任月光舞?关于宋庆龄的故事关于那种滋味一点都不好受。

  回到正题,书信的交流方式就已经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了,他们会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见闻,和自己苛求的生活方式,我想我这个年龄还有那些比我年岁更大的人都有过交笔友的经历。蓦然回首,五年已过,你了无音讯,我仍然静守;关于宋而后来我又是怎么原谅你的。

  虽然那些事曾经都有拉扯你内心长大。心防彻底崩溃,捂着嘴,跑进厕所哭!

  关于宋庆因为蓝色的天空下没有紫色的爱情。她转身,回到艾尔七的车里,尘土飞扬,消失在了我的眼前。直到最后;

  【宋庆龄百科】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 - 生平经历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在叛军企图炮轰大元帅府及住所的危急关头,孙中山请宋庆龄先行撤离,而她却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后来,几经危难才死里逃生,次日于永丰舰(中山舰)会合。

  此后,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中共代表以及列宁派来的特使进行多次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磋商国共合作,着手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年底,宋庆龄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为和平统一全国犯难北,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日夜守候在病榻旁。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极为愤慨,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继续同共产党紧密合作支持北伐。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伐军攻克武汉,国民政府准备迁都,宋庆龄与先遣人员一同抵达武汉。

  1927年上半年,正当大革命蓬勃高涨的时刻,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反对“三大政策”,结成“宁汉合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对此,宋庆龄义愤填膺,毅然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宁汉合流者”决裂,“暂时隐退”。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她虽然不在南昌,但仍然与周恩来等25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并被推选为7人主席团成员。继而为了进一步探求革命道路,实现孙中山的遗愿,赴苏联访问。在苏联,她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加里宁夫妇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从欧洲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后,在与戴季陶的谈话中,严厉指出:“我对于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自由,难道到了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吗?”并宣告:“使我不说话的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在这一时期,宋庆龄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十五路军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许德珩、罗登贤、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和救国会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在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给他写信说:“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3年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许多物资是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斯诺访问陕北后写下了的《西行漫记》。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经常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筹大计方针,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并深切关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希望尽早实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宋庆龄从早年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并将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捐献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怀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本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7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她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宋庆龄 - 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诞生于上海。

  1907年

  赴美国留学

  1908年

  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

  1913年

  获文学士学位毕业。8月离美国途经日本。冬,任孙中山秘书。

  1915年

  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1916年

  5月,随孙中山离日本回国,抵上海。

  1917年

  7月,随孙中山离沪赴穗,进行“护法”运动。

  1918年

  5月21日,第一次“护法”失败,随孙中山离广州,6月26日抵上海。

  1920年

  11月,粤军攻克广州,随孙中山离沪返穗,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

  1922年

  6月16日,陈炯明叛乱。勇敢的掩护孙中山脱险。翌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于永丰舰。后转居上海。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中山与李大钊等会晤,商讨国共合作等问题。

  1923年

  2月,随孙中山再次赴穗。

  8月,在永丰舰纪念蒙难一周年。

  1924年

  6月16日,随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出席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

  11月13日,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离穗北上。17日经上海。28日途经日本神户,发表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说。

  12月4日,抵天津。31日抵北京。

  1925年

  年初,孙中山病重,在病榻旁侍侯。

  3月11日,接受孙中山遗嘱,并应允代孙中山访苏。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经常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遗嘱和三大政策。

  4月,从北京回上海。

  8月,对廖仲恺在广州被暗杀,深感悲痛和愤慨。

  1926年

  1月,在广州召开的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率国民政府先遣人员抵武汉,筹备迁都。

  12月,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迁都前的临时党政权力机关。

  1927年

  2月,在武汉开办妇女政治训练班。

  3月,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同月,国民政府在武汉成立,任国民政府委员。

  7月14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与当局决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义。2日,被选为南昌起义的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8月23日,离上海赴苏访问

  9月6日,抵莫斯科。

  12月,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

  1929年

  5月,离欧洲回国,参加南京的孙中山国葬仪式。行前发表《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

  8月10日,以英文发表《与戴传贤的谈话记录》。同月,国际反帝同盟在德国开会,再度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

  9月21日,离沪赴法国。

  1930年

  旅居欧洲,多在柏林。

  1931年

  7月,从德国回国。

  12月19日,为邓演达被害发表《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一文。

  1932年

  1月,与杨铨、何香凝等创办“国民伤兵医院”,为抗日救济伤病人员。

  12月,与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

  1月,在上海成立“民权保障同盟”分会。

  3月8日,在上海“国民御悔自救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民众团结抗日。

  5月13日,到德国驻沪办事处递交抗议书,谴责法西斯恐怖统治。

  6月18日,杨铨被暗杀。为此发表声明,抗议当局杀害进步人士,并亲自参加杨铨的葬仪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大会,并发表《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说。是年,领导“民权保障同盟”营救罗登贤、陈赓等人。

  1934年

  4月20日,与何香凝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秋,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任主席。

  1935年

  资助旅费给上海的共产党干部赴陕北联系工作。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的陕北之行。

  5月底,在沈钧儒等于上海成立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

  11月26日,为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发表声明。

  12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7年

  2月,同何香凝、冯玉祥等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并在会上发表《实行孙中山的遗嘱》的演说。

  6月,同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7月5日,亲率12人从上海到苏州监狱探视“七君子”,并要求同服“爱国罪”。

  7月,在上海寓所接待周恩来、博古和林伯渠,拥护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主张。

  8月,发表《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

  11月,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

  12月,移居香港。

  1938年

  1月23日,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在汉口成立。和蔡元培、吴玉章等被选为出席伦敦代表大会代表,但未成行。

  6月14日,邀集中外人士,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

  9月,参加保卫广州的斗争。发表《华侨总动员--庆祝华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一文。

  1939年

  在香港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

  12月12日,在香港电台发表演说,支援抗战。

  1940年

  在香港继续“保盟”的工作。

  1941年

  1月,与何香凝等联名通电:斥责当局破坏团结抗战,制造“皖南事变”。

  12月,日军侵占香港。在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离港赴渝。

  当年,支持路易·艾黎等发起工业合作社运动。

  1942年

  继续“保盟”的工作。冬,在重庆与周恩来、邓颖超等欢送董必武离渝返延安。

  1943年

  5月,以中华全国儿童福利协会主席名义举办国际足球赈灾义演,将全部所得捐赠河南灾民。

  9月18日,发表《给中国在海外的朋友们的公开信》,呼吁大家继续支持人民的斗争。

  与保盟会部分成员合影

  与保盟会部分成员合影图册

  1944年

  2月8日,发表《致美国工人们》一文,呼吁美国工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民主斗争。

  3月12日,为在美国举行的孙中山纪念日,发表《孙中山与中国的民主》的广播演说。

  10月1日,在重庆同72人发起各党派各阶层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

  1945年

  9月,在重庆上清寺张治中住所与毛泽东会见。

  12月,离渝回上海。将“保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支持人民解放斗争。并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声明,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

  1947年

  9月16日,发表声明,否认参加“竞选”。

  1948年

  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被推选为名誉主席。同月,发表《给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信》,呼吁保卫世界和平。

  冬,迁居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住宅(即今上海宋庆龄故居)。

  1949年

  7月1日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同月7日,在上海各界纪念“七七”庆祝大会上发表题为《帝国主义,滚开吧!否则将与反动派同归于尽》的谈话。

  9月,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2月11日出席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同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950年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委会主席。

  8月宣布中国福利基金会改为中国福利会,继续任该组织执委会主席。

  11月23号,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1年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全部奖金献给中国福利会,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11月26日,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

  1952年

  年初,创办《中国建设》杂志。

  3月21日,与郭沫若等发起召开亚洲即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10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太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2月11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同月下旬访苏。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

  4月25日,在第二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954年

  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2月,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1月,被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

  8月20日,出席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30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

  12月,率廖承志等访问印度。

  1956年1月-2月,率廖承志等访问缅甸和巴基斯坦。接受达卡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8月,率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

  9月,应邀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致辞。

  11月,发表《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和《回忆孙中山》两文。

  1957年

  9月,在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1月,随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列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1958年

  6月14日,参加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0年

  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会见毛泽东。

  9月,任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筹委会副主任委员。

  1962年

  1月17日,在上海会见锡兰总理班拉达奈克夫人。

  11月12日,发表《孙中山和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一文。

  1963年

  4月,迁居北京后海北沿46号新住所(今宋庆龄故居)。

  6月,在北京住所举行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25周年招待会。

  12月21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并任会议执行主席。

  1965年

  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0月,任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筹委会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演说。同月,《宋庆龄选集》出版。

  1972年

  1月10日,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参加陈毅追悼会。

  9月5日,在北京参加何香凝追悼会,并致悼词。

  1975年

  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副委员长。

  6月14日,参加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大会。

  9月17日,在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并致闭幕词。

  1979年

  6月,接见美国知名妇女访问团、美国夏威夷各界访华团。

  10月12日,在北京住所宴请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

  1980年

  元旦,与邓小平等出席全国政协的茶会。

  3月5日,主持纪念蔡元培逝世40周年大会,并致祝词。

  5月17日,参加刘少奇追悼会。

  10月7日,任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动筹委会副主席委员。

  1981年

  5月8日,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发表讲话。

  同月15日,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同月16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同月29日晚8时18分 在北京寓所逝世。

  6月3日,在北京举行宋庆龄追悼会。6月4日,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寓宋氏墓地(今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 - 人物名言

  1.我的一生是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2.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3.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4.对儿童要恪守我们的天职是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

  5.一切工作和努力的结果,归根结底,应该使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得到改善,这是适用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生活的一条规律。

  宋庆龄 - 人物相关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宋庆龄还利用工作之余绘制花卉、动物小品。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弹钢琴,直到八十高龄,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她从不在公众面前弹)一面哼着她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作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庆龄故居中,同一些新的爱国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亲留下来的不少歌曲书,其中有《纳什维尔第一卫理公会身圣公会教堂青年赞美诗歌》(1907年印制、上有“C.J.Soong,Shanghai.”[宋查理,上海]的签名)、《合唱及独唱歌曲集》(福音传教士艾拉·桑基作)。宋庆龄对烹饪情有独钟,宋庆龄的妈妈(倪桂珍)把做美国饭的窍门和乐趣都传给了她。在漫长而卓越的一生中,宋庆龄有时系上围裙,照着国外朋友寄来的新食谱试制;在北京时她会问来访的外国朋友喜欢吃什么,然后是出人预料地是自己下厨去做些“家常菜”来款待它们。在北京的故居书架上至今仍然放着《纽约时报》出版的百科全书式的食谱以及其他各种风味的食谱。甚至有犹太食谱和在美国被称作“宾西法尼亚州荷兰菜”的食谱。

本文来源:https://www.shkuanshun.cn/shaoerjiaoyu/7557/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