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更新时间:2019-05-14    来源:读后感    手机版     字体:

【www.shkuanshun.cn--读后感】

  【导语】一位很爱女儿的,名叫梅子涵的父亲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记录下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还时不时穿插了自己年少时的有趣故事。两代人的故事似乎毫无关系,截然相反,但却又密不可分。以下是由本站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第1篇】


  每个人都想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今年暑假,我读了梅子涵写的《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我从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女儿的故事》主要记叙了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童年的趣事,有她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与家人之间的亲情,还有她亲近大自然的快乐感受。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活泼,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看到梅思繁的一些糗事,我就哈哈大笑;看着她挨骂,我忍不住陪着她伤心;看着她参加钢琴比赛得冠军,我又是羡慕极了。


  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成了梅思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弹钢琴的故事。梅思繁三岁开始学钢琴,有一次她参加音乐幼儿园的钢琴考试,谁知她刚按起琴键,一阵风吹来把琴谱卷走了。她找不到曲谱,于是灵机一动,竟凭默背把曲子准确、流利地弹了下来,通过了钢琴考试。要是别人,没了琴谱,早就慌了神,手足无措了。像这样的小小的弹琴手,长大了非成钢琴家不可。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是从五岁开始学钢琴,初学时,我多么喜欢那些琴键呀!你看它们黑白相间着,在上面轻轻一弹,就会有美妙的琴声传来,像雨滴欢跳在水面上,像珍珠撒落在玉盘上,我喜欢极了!于是我弹啊弹,学呀学,学得虽然有点吃力,却很开心。


  可是,好景不长。琴谱越来越复杂,看得我眼花缭乱,弹得我手指头生疼。更郁闷的是,老师和妈妈对我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管我有没有兴趣弹,非要我一天至少弹足一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特别是碰到要考级的时候,更是非逼着我整天坐在钢琴前埋头苦练,我几乎要走火入魔了!


  渐渐地,我不再那么喜欢钢琴了,有时候看着那架黑乎乎的大家伙,竟然开始躲着它,偷偷拿眼睛瞪它,甚至讨厌起它来。自从上了高年级,我就拿各种借口避着它。慢慢地,我们家的钢琴也睡着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呀!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梅思繁是个女生,我也是女生,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面临许多相同的难题和困惑。但是梅思繁总是以一颗坚强的心,乐观地面对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弹钢琴如此,学习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即使是被爸爸妈妈生气地赶出家门,她依然自己跑到一棵大树底下玩耍起来,因为她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不会丢下她,她不能因此而丢失了快乐。


  暑假就要过去了,马上就开学了。我重新整理好书包,准备好新学期的挑战。我坐到钢琴前面,抚摸着曾经熟悉的琴键,不知不觉地一首美妙的曲子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我的钢琴又醒了。原来,快乐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勇敢、坚强的心,谁也不能把它从我们身边夺走!


  《女儿的故事》让我回味无穷,帮我找到许多快乐。你们也一起读一读吧,你一定会喜欢的!


  【第2篇】


  捧着《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读到《钢琴睡觉》这个篇章时,我不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小主人公梅思繁的练琴遭遇和我实在是太像了。


  它主要讲述的是爸爸妈妈给梅思繁买了一架钢琴。起初她把钢琴当成玩具,抢着玩。但当家长望女成凤——希望她成为钢琴家时,她*一遍一遍地练习,一样样地学,甚至几样一起学,日复一日。结果她厌倦了,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时候,她就不自觉了——发发呆,摸摸手。再加上功课多,最后她就不弹钢琴了。当然,在弹奏的时候,也少不了大人们的斥骂声。


  我妈妈也是这样的。我喜欢拉小提琴,因为把它当作玩具。但妈妈给我买小提琴的目的不是让我玩的,而是希望我当一个小提琴家,或是一个会拉小提琴的人。要会拉小提琴,就要学;要当一个小提琴家,就更要学。从五线谱开始,从指法开始,一样样来。结果我就不耐烦了:拉小提琴原来是这样的,站在谱架前就这样练习,每天都要这样。于是我会在拉琴的时候偷偷懒,用慢几拍的速度喝喝水、调调音以打发时间,此时我的妈妈成了监督员,坐在旁边督促我加紧练习。妈妈本来就不会拉小提琴,也不懂什么乐理,完全不识五线谱,但是她现在变得不仅能辨别我姿势的对错,还能听出速度和节奏的不足之处,甚至连我没有把琶音之类的要求拉出来,她也能识破。妈妈真的很有水平,她为了让我拉小提琴,结果自己也变成了“音乐家”。一旦我出现错误,妈妈则一手叉着腰,另一只手的食指戳着我的脑袋,大发雷霆:“怎么搞的,都错N遍了,脑袋变成浆糊了吗?怎么说了都记不住的……”那如同大灰狼大老虎般的叫喊声就会在我耳边响起,甚至响彻整幢楼房。每当此时,我就会嘟囔着嘴,一脸的不服气,心想:说说容易做做难,不然你自己来试一下,肯定是眼高手低。


  唉,让我说什么好呢,还是好好拉吧,少听点骂声!


  【第三篇】


  青春·成长·美好·在路上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真的。


  一位很爱女儿的,名叫梅子涵的父亲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记录下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还时不时穿插了自己年少时的有趣故事。两代人的故事似乎毫无关系,截然相反,但却又密不可分。


  如果你读过了这本有趣的书,你也许会在书中找到一些你自己的影子。因为书中女儿的学习生活的故事正是中国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课间,抓紧时间写练习。回家后,和老师布置的作业决战到深夜(有时,可能会到第二天的凌晨)。周末,挤在像沙丁鱼罐头似的公交车,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真实例子。其中有一个女生最夸张,周末只有晚上睡觉的时间才在家。许多学生因为这样的学习生活而整天散发出负面能量,老师也没了教学乐趣。而书中父亲年少时的生活却显得轻松和快乐。捉蛐蛐,打乒乓球,打篮球,与别人比短跑……没有补习班,没有兴趣班,生活是多么的明媚美好。


  两代人的青春岁月过的是多么的不一样啊。看到如此鲜明的对比,如果你不说,就连我都要说:“现在的学生,学习生活真不易啊!”是的,的确不容易。两点一线,繁重而无味的学习生活,怎能让人积极乐观,朝“T”字发展(多方面发展)?事实上,没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目前来看,还无法做到教育“个性化”,于是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批量化的应试教育。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多花钱让你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不然他们不会因渴望你提高成绩而布置作业来监督你。但是迫于社会现状和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学生和孩子的内心感受,只能赶鸭子上架似地教育。作者在书中有写过这样的一段话:现如今的孩子就像蒲公英种子一样,被名叫“父母”和“老师”的风吹来吹去。是不是比喻得十分形象贴切?但很让人难过的是,现在的我们只能被这两种风吹来吹去。因为一旦换作是其他的风来吹我们这些“种子”,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吹到或是池塘,或是荒漠,或是其他不适合我们“蒲公英种子”生长发育的环境里,就这样草率地确定了我们的人生结果。


  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的青春就更应该拿来奋斗。不只是为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奋斗,更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奋斗。奋斗会很煎熬,也将会很美好。


  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收获也许会不同。


  这样繁重乏味的学习生活,难道不是发挥我们以苦为乐的精神的场所吗?我想大家应该都会会心一笑。因为每个班中一定会有这么些爱活跃气氛的同学。或许是一次无真正恶意的恶作剧,或许是一次故意的扮丑,亦或许是不经意间的笑话……都会往你苦味的学习生活中加一勺糖,一勺有记忆的,温暖的糖,或让你暂时忘记那苦味,或给你更充足的动力向前。


  青春的味道是酸甜苦辣的,你的成长就是往青春中加入你喜欢的味道。青春的风景是五彩缤纷的,你的收获就是将沿途的美丽风景烙入你的脑海。青春的岁月是美好而短暂的,有笑声和泪水才是真实的,不要等到成为绵长的记忆才享受,一开始,就已经很精彩,一路上,都会有收获。


  青春是成长的一次旅程,美好的事物就在路上。即刻出发,征服青春,不留遗憾!


本文来源:https://www.shkuanshun.cn/zuowendaquan/43821/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