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猫城记》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7-02-19    来源:读后感    手机版     字体:

【www.shkuanshun.cn--读后感】

【导语】闲暇的时光不要再去虚度了,多读一些好书吧。读书至少可以增长我们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总之,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无穷!本站为您提供相关精彩!欢迎您的关注和阅读!

88.jpg

  【篇一】《猫城记》读后感


  读完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后,又查找翻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品背景是在中国发生九一八事件之后,当时国内政治正值黑暗不堪、时局混乱的时期。


  这部作品可谓是从自序开始就充满着浓浓的讽刺气息。他这么说道:“《猫城记》是个噩梦,为什么写它?的原因:吃多了。”老舍先生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大大的讽刺,因为吃饱撑的写了它。当然我们都知道并非如此,通过反讽,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悲痛。借描写火星猫人民族的衰亡,影射旧中国政府的腐 败无能、盲目自大,人民族麻木愚昧和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


  对于猫城真正的的写作动机,老舍先生自己这样说过:“我之所以揭露他们(猫人)的坏处,原是由于爱他们,也是无可否认的。我爱他们,惭愧!我到底只能讽刺他们了。”可见老舍先生的一片忧国忧民之心。


  【篇二】《猫城记》读后感


  1932


  对于大多数不那么熟记历史的人来说,1932年大概是动荡的一年。说大概,因为可能没办法说出那一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没过多久,1933年初日军攻入热河。整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都在战火纷飞中度过,没可能1932年反而是平静的一年。


  事实上,1932年发生的事情不少,仅就国内的局势来看:


  年初的时候日军攻占锦州,标志着东三省的全部沦陷;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直接导致《淞沪停战协定》的签署,结果是上海被规定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


  日本策划建立“伪满洲国”也是在这一年,这年3月9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重登”皇位;


  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紧接而来的6月,中共还要忙着布置第四次反围剿的诸多事宜。


  也是在这一年,“建军节”正式出现,直到今日仍在庆祝。


  以上的只是这一年发生的部分大事,选出这些,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和老舍在1932年发表的讽刺小说《猫城记》有对照关系。


  火星上的猫国猫国里的猫人


  193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发表小说《猫城记》。当然,那个时候,还并没有出现“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甚至“人民”的意义恐怕还不那么明晰。可是从这部作品里,仍可以看到一个有良知的,为了人民伤痛的作家,那如同黑暗中的星光一样的品格。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老舍因为《骆驼祥子》(1936)、《四世同堂》(1944-1948)、《茶馆》(1956)而,事实上这部《猫城记》比他的这些代表作完成得都要早。也与代表作们不同,《猫城记》是一部充满幻想元素的小说,讲“我”和友人驾驶飞机来到火星,却因为飞机失事,朋友身故,而“我”遇到了一群猫人,来到猫国,有了许多体会和经历的故事。隐藏在猫国背后的,是当时的中国。这隐藏得并不高明和隐晦,毕竟外甥(1932年,老舍33岁,想必外甥也不大,还因为只用十斤苹果就堵住了他的问话)都能看懂背后要表达的意思。老舍在自序里说:《猫城记》是个恶梦。恶梦好歹会醒,可身在当时社会的人们,有这切肤之痛,还要保持希望,一定十分辛苦。“二姐嫌它太悲观,我告诉她,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这话是安慰二姐,还是催眠自己?猫人猫人,说到底还是人,猫只是托词罢了。


  有一些文章说老舍在1932年就预言了南京大屠 杀,因为在故事的最后,矮子猫人们把猫国的猫人们屠 杀得差不多了(矮子猫人,以及其他的一些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军)。先不说若老舍真的有预言能力,在那个年代预言这么可怕的事情可能会被无知恐惧的老百姓投石砸死,只说这些文章都忽视了在这个亡国灭种的悲剧里,是猫人自己失却了人格,哪怕最后两个猫国人,都是互相撕咬至死,最终才有令“我”扼腕的后果。


  在猫国里不断想念着快乐、幸福中国的“我”与猫国的悲观的猫人小蝎,我想都是老舍本人。他为自己构造了这个与当时的中国无比相似的猫国,却说自己来自地球上的光明的中国,仿佛是在文学作品里把自己没有的东西补全,但又不忍心放弃自己,所以“我”是老舍,小蝎也是老舍,“我”表达着对在黑暗中挣扎着的中国,不思进取的国民的痛惜;小蝎表达着在黑暗中的中国的老舍那悲观的情绪。


  他不怪国弱,不怪列强,他只是怒国民不争,他不相信如果所有人都反抗,如果国民懂得合作,还会失败。就算失败,也是有尊严的失败,脊梁不会弯折。可是他看到了为了占便宜、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踩踏别人尊严的人,看到那些邯郸学步的教育,他不想悲观,可是现实容不得他不悲观!


  国民失了人格,国便慢慢失了国格。没有人愿与没国格的国合作的。我们承认别国有对猫国不讲理的地方,但是,谁肯因为替没有国格的国说话而伤了同等国家的和气呢?火星上还有许多贫弱国家,他们并不因为贫弱而失去国际地位。国弱是有许多原因的,天灾,地势都足以使国家贫弱;但是,没有人格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别人的同情的。


  他借别国的猫人的口,说出上面的话。如果说狂人看到的满纸都是“吃人”二字,那么在这本《猫城记》里,我看到的全是“屈服”二字:对外国人屈服、对迷叶屈服、对不公屈服,对所谓的现实屈服,对懦弱屈服……


  那两万年历史最古的猫国,可不就是当时的中国,大家做着天朝上国的梦,吸食着鸦片;那些学者喊着应该多娶几个老婆,如同“一个大星总要带着几个小星”,多熟悉!这不就是辜鸿铭说的“一个茶壶可配四个茶碗”;喊着要革命啊革命,到头来是革了谁的命,反而把哄(党派)的头领举上了皇位;外国人入侵了,皇帝和大臣先跑,还下了法令说老百姓不准跑;文物、书籍,一切只要还有点价值的,都换了钱,而这钱却叫“国魂”;为了民族大义甘愿赴死的义士,死了以后不过成了来往人的谈资:呀,那个大坏蛋抓住啦!为了什么而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有热闹看啦!


  读的过程中,我时常觉得,长歌当哭。有些话是不能直白地写出来的,动摇民心。可是这样讽刺地写,恐怕许多人真的就当笑话看。但又或许不点破,老舍才能躲在猫国的故事里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可是情到深处,仍不免露出马脚,只看他好几次不再说“猫人”而说“人类”,以及最后“我”无处可去,还要回猫城,因为那里是“我”的家。


  经典,因其引人反复思考


  书中有一句话总是让我不住地想:


  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民”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


  “人”和“国民”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后来我倾向于老舍认为在亡国的时候,国将不国,人将不人,国家没了,拿什么来定义自己是什么人。可是我或许不能完全赞同这句话,一个人未必要是一个国民,因为国民的要求比简单成为一个人要更多。有哪个国民真的希望自己的国家灭亡呢?设若真的灭亡了,那么便陪它一起死了罢!可是对有些人来说,国亡了还是要努力生存,或许苟且偷生,或许……


  等不到的《狗城记》


  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叫《猫城记》,为什么要以猫人来类比。真要说起来,老舍是非常喜欢猫的,据说其一生中养过许多猫,也写过一篇如今我们大家依然耳熟能详的《猫》。


  重读《猫》后发现: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或许,猫人的个性就是无忧无虑,但可惜在不应该的时候,期盼他们能够尽职尽责吧。


  活到和平年代的老舍是否满足呢?那自序里的“梦中倘有所见,也许还能写本‘’狗城记’”,恐怕是等不到了吧,只希望他从未回忆起这句话。


  【篇三】《猫城记》读后感


  本书十万字,却看得内心百感交集。一本如此简短的小说却能使人读完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现状,让我难受、伤心、激动、震撼。这是现在那些几百万字的网文小说难以实现的。


  读完本书,我感觉书中所举,许多例子都有现在正在发生的影子,猫人尚“迷叶”和“国魂”而现在的人也有“毒品”和“金钱至上”、不提什么*女、妻妾、新旧派的激荡和变革……回过头来想想,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不断重蹈覆辙,循环往复的在前进,“换汤不换药”,只是问题显著和问题隐晦一些。


  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最清醒的猫”大鹰如何为国慷慨赴死,一位“最敷衍的青年”小蝎如何尽力救国,最后无奈求死。时代的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最可怕的是:孤独!


  读书时我也迷茫,设若我也进入这个猫人的国,我该怎么做,仿效小蝎和大鹰,或许我还没他们做的好。估计的结局不是举枪自尽就是“近墨者黑”。黑暗的时代尤其同化他人。所有人都或被 迫的、或顺从的被同化成“那个”样子。老的一代腐烂,带着新的一代一起沉沦……


  要活在清醒中是多么困难!更何况还要想方设法救国。一个国的人来打,只有两个人想着救国剩下的都在抢着投降……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然而从1840年起甚至更早的时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都在这么活着。为钱、为女人、为鸦片、为了自己。曾今看过一段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外国人给中国人一点钱,我们就背着他们过河来打自己国家的军队。他们是获得了点钱,殊不知他们在城里的亲人都被那群牲口糟蹋干净了……


  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人民的愚昧,却深刻地意识到哪怕是“最古的国”、有“最多的宝贝”和“最富饶的土地”只要我们不努力、自由人代替我们成为国的、宝贝的、土地的主人。


  最后我想说本书最令我感触颇多的:“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见,地球先生。”


  读到此句泪水涌出……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就这句话,能使多少青年受益啊!


本文来源:https://www.shkuanshun.cn/zuowendaquan/30540/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