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三篇

更新时间:2019-08-02    来源:教案    手机版     字体:

【www.shkuanshun.cn--教案】

【导语】《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本站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

  ⑤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接着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2、补充介绍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 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

  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5、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设计意图:“豹头凤尾”是人们对课堂教学导课、结课的不懈追求。课已接近尾声,但学生内心的情感却仍在澎湃着。本节课借助拓展的诗歌、教师的赠言不仅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阿炳,触摸生命,为将来的人生做了有意义的准备。】

  板书设计:

  热爱

  9 二泉映月 坎坷 向往

  抗争

篇二

  一、教材解读:

  本文篇幅不长,作者以“有一年中秋夜”“十多年过去了” “又是一个中秋夜”“从此”作为叙述故事的时间线索,以阿炳创作二胡曲的过程为主线,重点描写了《二泉映月》的琴曲意境和所传递出的情感。作者向我们传达了阿炳创作的艰辛,赞扬了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文章开头作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二泉美景的熏染给了他不少创作的灵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按课文内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课文。

  1、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曲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交流: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吗?

  (这是一首二胡曲,它的作者叫阿炳。)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语(把字音读准、由生字想词语、从课文上到课外的)
  (2)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3)听配乐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阿炳以及它所创作的音乐的。练习给课文分段,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3、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 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4、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生字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这是一首如诉如泣的二胡曲,那是历尽苦难的 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赏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 琴声 倾吐 情怀

  3、 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 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 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 表达 抒发

  欣赏音乐**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 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4、 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 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 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 第一、二自然段。

  (1)感受无锡惠山的风光。

  (1)感悟*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3、 第三自然段。

  (1) 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 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 练习朗读,读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 第四自然段。

  师: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还是原来的阿炳吗?

  (不!如今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

  此刻的他来到泉边,已经看不到这清澈的泉水,如水的月光,但是他听到了,——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5、 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 再次欣赏配乐朗读全文

  五、 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在括号内添上合适的词语

  ( )惠山 ( )流水 ( )月光 ( )旋律 ( )琴声

  ( )叹息 ( )哭泣 ( )倾诉 ( )呐喊 ( )情

  板书:

  10、二泉映月

  琴声 倾吐 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惠、沧、浸、殷、诲、坎、坷、倔、昂、朽”10个生字;理解“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3、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感悟、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近阿炳

  1、孩子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齐读题目。

  2、《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是谁创作的?(阿炳)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合作学习生词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2、检查自渎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认读字词。教师随机正音。

  (2)出示词语,分男女学生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月高悬 月光如银 月光如水 委婉连绵 低回婉转 如泣如诉

  (三)感悟内涵,品味艰辛

  1、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还是有名的风景胜地。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景色的句子,练习朗读。 出示相关语句,指导读出二泉的美。

  2、阿炳是怎样创作出《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自然段。

  3、出示四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体会创作过程。

  (1)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黑暗,伴随他的只是涓涓的泉声。这让他想起了什么?(*的殷殷教诲)*曾对他说过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的话。齐读。 小阿炳听了*的话,多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去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出美妙的声音。但是,当小阿炳长成大阿炳时,他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吗?他听到了什么?(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其实就是阿炳的心声啊,他在叹息什么,倾诉什么,又在呐喊什么呢? 二天,是啊,阿炳在叹息自己的人生充满苦难,在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他都有些什么坎坷的经历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自然段内容。 本来孤苦伶仃的阿炳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双目失明”对你们来说几秒钟就读过去了,可对阿炳来说,却是一生的苦难。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去看看阿炳的苦难生活。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样卖艺的; 阿炳生病了,烧到39度、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带着你的体会读三自然段。 阿炳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学生接读:渐渐地,------
  4、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胡琴,拉弓抚弦。《二泉映月》就这样产生了。(出示5自然段描写琴声内涵的句子)

  (1) 自由朗读,体会琴声的丰富内涵

  (2) 说说琴声的起初和**部分有什么不同,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进行描写的?

  (3) 了解到琴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现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想怎样听?让我们用整个心灵来聆听这首不朽的乐曲吧!(播放《二泉映月》,师生屏息聆听)

  (4) 听完了,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5) 乐曲如此扣人心弦,怎样才能通过朗读把它的内涵表现出来呢,说说你的好建议。

  (6)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7) 让我们听着音乐,用心来读读这段文字。

  5、师生在音乐声中激情演绎6、7自然段。

  (四)领悟精神,升华情感

  1、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呢?

  2、学生谈感受,齐读书上句子:他爱音乐,爱惠山的清泉。

  (五)课外拓展,总结全文

  1、是音乐带给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出示资料) 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这首乐曲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用断肠之感形容真是太合适了。这首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只有对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跪的是阿炳的什么精神呢?

  2、教师总结: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如果有苦难来临,让我们勇敢的面对它!

本文来源:https://www.shkuanshun.cn/shiyongwendang/58394/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