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已至!关于大暑的来历及习俗奉上! (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

更新时间:2018-04-18    来源:日历    手机版     字体:

【www.shkuanshun.cn--日历】

【导语】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的到来。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暑节气的详解,有需要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8年大暑是几月几日


  开始时刻:2018年7月23日05:00:16,星期一

  结束时刻:2018年8月7日21:30,星期二

  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人们就迎来了大暑节气。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正值二伏前后,我国长江流域一些地区甚至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与此同时,大暑天雨水又多,民间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因此在抗旱的同时要注意防汛防涝。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介绍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三侯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褥暑;三候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在每年这个时候由腐草变成的。


  土润溽暑:土地很潮湿。


  大雨行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



2018年-2037年大暑时间表


  2018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5:00:16,农历2018年六月(小)十一


  2019年大暑时间:7月23日10:50:16,农历2019年六月(小)廿一


  2020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6:36:44,农历2020年六月(小)初二


  2021年大暑时间:7月22日22:26:16,农历2021年六月(小)十三


  2022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4:06:49,农历2022年六月(大)廿五


  2023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9:50:15,农历2023年六月(小)初六


  2024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5:44:11,农历2024年六月(小)十七


  2025年大暑时间:7月22日21:29:11,农历2025年六月(大)廿八


  2026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3:12:48,农历2026年六月(大)初十


  2027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9:04:20,农历2027年六月(小)二十


  2028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4:53:38,农历2028年六月(小)初一


  2029年大暑时间:7月22日20:41:43,农历2029年六月(大)十二


  2030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2:24:29,农历2030年六月(小)廿三


  2031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8:10:03,农历2031年六月(大)初五


  2032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4:04:18,农历2032年六月(大)十六


  2033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9:52:21,农历2033年六月(小)廿六


  2034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1:35:51,农历2034年六月(小)初八


  2035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7:28:11,农历2035年六月(大)十九


  2036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3:22:08,农历2036年六月(小)廿九


  2037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9:12:02,农历2037年六月(小)初十



大暑习俗


  大暑习俗:贴三伏贴


  大暑贴三伏贴


  中医认为,大暑是全年温度,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这一天贴三伏贴效果也。因此,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去贴三伏贴,简便而有效。


  什么情况不能贴


  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三伏天治什么病


  适应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4、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5、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6、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7、亚健康调理、任督二脉不通。


  8、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敷贴的相关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谨遵医嘱。


  大暑习俗:饮伏茶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喝伏茶要因人而异。”各人的身体底子不同,一些体质偏“寒”、胃口不好、饭后腹胀、大便溏薄的市民不要随便喝伏茶。同时,对于一些过于寒凉的伏茶,小儿因脾胃不足、老人因消化功能衰退,也都不宜饮用。但体质强壮、火旺湿盛、咽喉肿痛、大便淤结、舌红苔黄腻的人,不妨经常服用,“伏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


  一入盛夏,一些人不论哪里不舒服均归咎于湿热,认为伏茶和凉茶饮料能包医百病,无病服之能防病,甚至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健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长期服用凉茶,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出现神疲体倦、多汗易感冒等症状。尤其是脏腑娇嫩的婴幼儿,长期服用易损伤小儿正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饮用伏茶要适量。体质偏“寒”者应选用由茯苓皮、大麸皮等健脾配方烧煮的伏茶。同时,降温防暑不仅要适可而止,更应掌握一些防暑降温的知识,当你和家人享用伏茶的畅快时,小心别被伏茶的“凉意”寒及肠胃。


  大暑习俗:晒伏姜


  伏茶


  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大暑习俗: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每年秋末举行。斗蟋的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蟋蟀体形雄而矫健。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被废除,但汉族民间仍保留此娱乐活动。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至今,前后*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历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历才有宁津蟋蟀斗慈禧的汉族民间故事传说。


  大暑习俗: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羊汤的营养价值


  根据《金匮要略》记载,羊肉汤还对于肾虚所致


  羊肉汤是冬令补品中的美味之一,它不仅富于营养,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能温中暖下,补益气血,强健机体。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那么羊肉汤既是美味,又是良药,兼有食补、药补之功。


  大暑喝羊汤的好处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极有益健康。


  大暑习俗: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习俗: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习俗: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习俗:彝族星回节


  在每年农历6月24日左右大暑节气时正好是彝族同胞们的星回节,在这一天,当地的人们都要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热闹无比。


  尽管各地区的彝族同胞欢度节日的形式不同,但由男子每人弹拨用彩绸挎于肩上的大三弦乐器,一起欢跳《大三弦舞》,已成为彝族共同的娱乐形式之一。


  大暑习俗: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湾好多渔村旧时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据说,早在20世纪20年代,台州湾一带的“送大暑船”以葭芷的规模,可谓声名远扬。每年农历大暑期间,葭芷“送大暑船”民俗正式打出“渔休节”的旗号,活动搞得十分红火。从小暑到大暑期间,四周的温岭、黄岩、玉环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冒着酷暑来到葭芷五圣庙,兴致勃勃地参与庙会活动,天天少则几千人,多则一万多人,活动延续半个月,总计参与人数达十几万。庙会的*是在大暑的一天到江边送“大暑船”,并伴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兴高采烈,万民空巷。


 


大暑农谚和农事歌


  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农事诗


  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


  洪涝灾害时出现,防洪排涝任务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


  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


  棉花管理须狠抓,修追治虫勤锄地,


  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


  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


  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


  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


  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


  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


  矾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大暑诗词


  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诗中写道: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林茂竹翠处纳凉时,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


  清代江堤的《消暑诗》: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则写出了一个柳下纳凉、清风拂面的清凉世界。


  左河水的诗《大暑》云: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


  描写了我国在大暑季节天气酷热、干旱少雨、蚊蝇叮人情景。


  在酷热炎炎的夏日,吟咏着古人留下的这些避暑诗句,如临其境,顿生丝丝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可相较于避暑消夏之惬意率性的表达,有的诗人则联想得更深一层,更接地气和民情。


  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诗云: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诗写极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文来源:https://www.shkuanshun.cn/shenghuofuwu/35614/

猜你感兴趣